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馆动态

赓续红色通信基因 中国电信博物馆再谱通信华章

时间:2022-05-18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

近日,中国电信博物馆馆长周雪峰在世界电信日期间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他表示,中国电信博物馆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突破时空限制,建立文物数据库,打造智慧博物馆。基于中国电信区块链技术,让历史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让静默的文物不再偏居一隅,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贴近新生活。

 

 

中国电信博物馆馆长周雪峰

 

新华网:请您介绍下中国电信博物馆相关情况。 

周雪峰:中国电信博物馆由原邮电部于1983年开始筹建,1999年完成布展,2001年正式对社会开放,现隶属于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信息通信行业综合性博物馆,是全面展示中国电信行业发展历史的窗口。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中国通信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为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首批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华网:全新开馆的中国电信博物馆主要有哪些亮点? 

周雪峰:新的常设展览主要有三大亮点。

第一,提炼并总结了“红色电信精神”的赓续与传承。

此次展览在讲述“百年电信”的发展历程时,既展现了中国电信行业百年的厚重历史积淀,又重点总结了“红色电信精神”的赓续与传承。系统梳理了从“半部电台”到“云监工”,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的百年红色电信史,总结提炼了“听党指挥、信念坚定、一心为民、变革创新、崇尚科技、安全畅通”的24字红色电信精神。

 

 

第二,数字化互动项目带来沉浸式体验。

为提高观众的参观沉浸感,我馆依托中国电信超高速5G网络,精心设计了20余项数字化互动体验项目,在这里观众不仅能体验“旗语通信”“百年电报学堂”发报、“红色电波”抄报译报,还能体验到天翼云VR营造的沉浸视频、巨幕影院、VR直播等高科技娱乐体验项目。其中“百年电报学堂”发报体验项目,通过情景还原,再现了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课堂内的场景(位于福州马尾的中国第一所船政学堂内),观众能模拟一名电报学员在这里进行考试,真实触摸电键,感受发报体验。

 

 

第三,文物具有浓郁的工业时代和电信行业特色。

本馆现有藏品13000余件,因为筹建征集工作开展较早,目前在国内信息通信行业博物馆中文物品类最为齐全。本次展览我们共展出文物328件,所选文物主要考虑代表电信技术发展、展现中国电信行业历史、体现红色电信精神。

新华网:在赓续红色通信基因,再谱通信华章方面,中国电信博物馆可以发挥哪些优势? 

周雪峰:首先,是博物馆+科技优势。

为强化科技支撑,突破时空限制,建立文物数据库,打造智慧博物馆,今年,我馆基于中国电信区块链技术,设计、发行、上链了具有红色电信事业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半部电台”数字艺术藏品,让历史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让静默的文物不再偏居一隅,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贴近新生活。未来继续发挥中国电信博物馆丰富的藏品优势,深入发掘文物藏品背后的红色基因,讲好红色电信故事。

其次,是博物馆+文创优势。

在去年开馆时我馆做了初步探索,开发了“百年电信”“人民邮电”“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效果初现,未来我们要继续探索文创发展新路径,开发观众喜闻乐见的红色电信文创产品,把红色电信精神传播、融入到生活中去。

最后,博物馆+红色宣传优势。

未来我们将继续利用好这一宣传阵地,打造集聚红色电信文化内涵、彰显红色电信精神的经典博物馆和红色电信专题展区,让人们在参观游览中深入感悟红色电信文化,突出中国电信作为我国主体电信企业的行业地位,并竭力将中国电信博物馆打造成为党员干部及群众了解红色电信的发展历程、继承和弘扬红色电信精神的优良传统、提高思想修养、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的红色宣传教育阵地。

新华网:在利用前沿数字技术建设智慧博物馆方面,中国电信博物馆已有哪些尝试? 

周雪峰:为更好地推广展览,为社会公众服务,打造行业信息化标杆,促进5G、云计算在文博行业的应用,我馆启动了“智慧博物馆”项目建设,全新开发小程序、AR眼镜、APP三端产品,产品依托中国电信天翼云、XR、AI、3D可视化技术,为观众提供线上线下集趣味性、创新性、便捷性于一体的服务。目前我馆开发的“百年电信”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主要涵盖线上云展厅展示、重点文物360度立体展示、通信历史沉浸式体验、观众预约及语音导览等线上线下智慧服务。线下导览包括AR导览、重要展品导航、普通语音讲解、讲解内容智慧推送等智慧服务,采用最新的地磁定位技术,根据参观者在馆内不同位置实时推送展览、文物讲解等信息。其中“云展厅”采用了360度全景摄影技术,向观众展示了博物馆内部展陈及讲解员全景讲解,使观众能够足不出户浏览展览全貌。

 

(原文标题:中国电信打造红色通信教育基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