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 > 专题 > 红色电信 > 红色电信人物

东北现代通信的开拓者——陈先舟

时间:2021-03-20
来源: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作者: 高鸿雁
字体 :

陈先舟雕像揭幕仪式 (来源:吉林大学新闻网)

陈先舟(1895年-1969年),辽宁省桓仁县人。2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日本仙台高等工业学校电气科。学成回国,曾在沈阳、哈尔滨、天津等地担任总工程师、东北无线电台总台长等职。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救亡总会党组成员,组建“中国建业”公司,创办《反攻》半月刊,为党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到东北解放区,任安东省参议会议长,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交通委员会副主任,交通部副部长。1950年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曾任邮电部东北管理局局长、创建东北邮电学校(原长春邮电学院前身),并担任首任校长。历任沈阳市副市长、辽宁省科学普及协会主席、辽宁省副省长,政协辽宁省委员会一、二、三届副主席,民盟辽宁省主任委员。

笃志科学,立志救国。1915年,陈先舟以优异成绩考入桓仁县师范专科学校。就读期间,陈先舟接受到孙中山、黄兴等人的革命思想,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呼唤时刻响在耳畔。受其影响,他的毕业论文,就以“为天下人谋永福”为题目,抒发了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和凌云壮志。毕业后陈先舟到通化一所学校任教员。他一边教学,一边坚持自学,复习和攻读数理化、文史地各科知识,并进修日语,决心实现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当他看到中国和西方世界拉开了距离,古老的中华民族面临着落伍的危机,深深地感觉到作为当代青年应为国之崛起而勇担历史重任。为此他暗下决心要学习西方世界的先进技术,以科学救国,最终他坚定地选择了出国留学。1919年春,陈先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日本仙台高等工业学校,学习电气专业。1923年,因日本政府无理拒绝交还中国旅顺、大连领土,他毅然率领70余名留学生回国游行请愿,强烈要求北平政府收回领土,体现了一个爱国青年的决心和勇气。陈先舟善于独立思考,刻苦探索,在1924年春,获得无线电学学士学位后,回到了养育他的中国大地。

东北的“詹天佑”。回国后,他怀着一腔热血,决心献身电信通讯事业,以改变中国电信通讯落后的局面。陈先舟进入奉天(今沈阳)政公所,他目睹省城破败,心急如焚,深感“实业救国”任重道远。一日,他向张作霖提出改造省城交通的宏伟蓝图,要在省城修建“摩电车”,被欣然同意,并拨款下令施工。奉天市政公所经营中日合办电车公司,遂聘请陈先舟担任有轨电车铺设总工程师。陈先舟步行十多公里,考察地形、路面测量,查资料,搞计算,制定规划方案,废寝忘食,绞尽脑汁。1924年3月开工铺路,翌年10月竣工,仅用一年多时间,耗资不过150万元。完成了这条奉天省会有史以来的有轨电车路,充分显示了陈先舟超群的专业学识与才干。奉天市择定“双十节”隆重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陈先舟也因此被人称赞道:有骨气的中国人。转而他又开始设计并指挥铺设南站至小西门电车路;接着应哈尔滨电业公司邀请,赴哈设计南岗一带的有轨电车工程。1927年10月哈尔滨有轨电车通行,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使得陈先舟名声大振,他被人们称颂为“东北的詹天佑”。

陈先舟像(来源:吉林大学新闻网)

关东电讯发展第一人。陈先舟凭着对无线电技术的精湛造诣,被聘到无线电学校讲学,传播国外先进技术,先后为电信事业培养了大批技术力量,推动了东北无线电通信发展。1929年东北交通委员会撤消了东北无线电监督处,设立东北无线电台总台,陈先舟出任台长。1931年东北交通委员会将东北电报、电话和无线电各分台统一起来,设东北电信管理处,陈先舟担任总工程师。特别是陈先舟担任东北电信管理处总工程师后,东北各地无线电通信设备日益增多。在他的努力下,花费了几年的功夫,无线电台遍布东北各省、市、县,形成了东北内外线电报通信的独立完整的体系。从此,东北通讯不但连接国内各大城市,而且能够达到巴黎、柏林、莫斯科等世界各地,有力推进了东北电信事业的科技进步。

抗战时期的秘密党员。“九·一八”事变后,陈先舟又在北平任华北无线电台管理工程师,直接用无线电发报,声援马占山江桥兵变,并会同高崇民、车向忱等知名人士,成立东北抗日救国会组织,陈先舟为委员,领导和支援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斗争,为东北各地义勇军培训军事通讯人才。 1934年至1935年间,陈先舟在北平、天津期间,接触了中共地下党员,并与他们建立了革命友谊。陈先舟还为华北地区、陕西、河南、安徽等地下党装配了秘密电台,修配电报机,改善了共产党的通讯条件,以其对共产党热爱的赤诚之心,默默为革命无私奉献。“西安事变”时,他在西安任东北军少将交通处处长,紧密配合张学良、杨虎城实现“兵谏”。“西安事变”后的第五天,周恩来亲切接见了陈先舟及交通处工作人员,高度赞扬他在“西安事变”中做出了特殊贡献。从此,陈先舟同志选择了正确道路,于 1938年4月,经刘澜波、博古二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在他以后的生涯中,周恩来高瞻远瞩,考虑全党的利益和抗日战争事业的需要,让他多做一些党的秘密工作,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更大贡献。从此陈先舟识大体,顾大局,始终以民主人士的公开身份为党工作。他把党交给的任务看作是自己的神圣职责,为争取国民党抗日,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专门联络国民党上层人物, 并团结教育了一大批抗日流亡人士。他奔波于国内各主要城市,先后组建了“中国建业公司”;创办了号召东北民众抗战到底为宗旨的《反攻》半月刊,以此为掩护为中共地下党活动筹集资金;掩护“战地服务团”;为延安输送过大批革命青年,积极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东北现代通信的开创者。1946年4月,陈先舟遵照党的指示秘密离开重庆,进入东北解放区,并被选为安东(丹东)省参议长。同年6月他转抵哈尔滨,出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东北交通部副部长、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局长。为迅速恢复瘫痪的东北邮电网,他不辞辛苦,日夜操劳,真正做到了部队打到哪里电信就通到哪里,为支援东北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承担建立北京与莫斯科、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直接通讯的重要任务中,陈先舟出任国际线路工程的总指挥。他曾踏遍西伯利亚各地,爬山涉水,风餐露宿,奔走于各段工地,指挥施工,检查质量,督促进度,最后按计划完成了任务。为建立和发展中苏两党两国的友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支援解放战争,加速恢复与建设解放区邮电通信事业。以陈先舟为局长的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决定创建东北邮电学校(长春邮电学院的前身),并于1947年3月10日选址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西郊朱板村,陈先舟亲自担任校长。创办初期,条件简陋,在陈先舟的领导下,学校实行生产自救,组织学员半天学习、半天劳动,开荒种菜,编制草鞋;组织学员砍烧柴(在学校校史馆里展有首批学员在砍柴比赛中评为劳模的获奖奖品),除了部分自用外,大部分卖给市民做烧柴,从而解决办学经费的不足。在艰苦的环境下,他坚持办学。第一期办了两个报务班,其中一个速成班30人,一个普通班70人。当时学员练习使用的收发报机是木制代用的电键,电报纸是伪满时的废电报纸。教学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式,取得明显效果。在他担任校长的两年时间里,共招收了三期学员十一个班,共培训学生288名。后来这批学员利用所学的知识,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邮电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与陈先舟校长一手创建的东北邮电学校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他对东北邮电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功不可没。

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陈先舟在期间历任的工作岗位上以其对党无限忠诚、对社会主义无限热爱的忠心,甘当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78年,中共辽宁省委为陈先舟同志平反“此身化作干将去,心似洪炉在人间。”  (原文标题:东北现代通信的开拓者——东北邮电学校(原长春邮电学院前身)第一任校长陈先舟,作者系档案馆校史研究室主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