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万花筒】算力有几大“门派”?
时间:2025-10-20
来源:中国电信博物馆
【通信万花筒】算力有几大“门派”?
海量知识随手查,你的AI小助理为何越来越“丝滑”?手机拍照秒出大片,行车导航精准选定最佳路线,是谁在为你的假日保驾护航?在你每一次操作的背后跃动着的是同一个“超级心脏”——算力!
如果把算力比作一个江湖,那里面就藏着分工明确、各显神通的“各大门派”。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算力,逐个拆解算力的“门派”究竟如何服务我们的日常。
算力到底是什么“力”?
首先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算力(如果你已经知道,可以直接跳到下一部分)。
简单来说,算力就是计算能力。我们在进行口算、心算的时候,大脑就是我们算力的引擎。但是人脑算力有限,在遇到复杂情况时,一般会使用工具进行辅助运算。早期的结绳记事、算筹、算盘,发展到后来的计算机都是用来提升算力的工具。
如今,我们一般说到算力,指的就是“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可完成的浮点运算次数(FLOPS)”。浮点运算次数(FLOPS)是衡量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指标。数值越大,计算能力越强。曾经在电影《终结者》中,天网的算力是60TFLOPS,也就是每秒60万亿次浮点运算。而如今,一款大型游戏显卡可能有约80TFLOPS(万亿次)的算力。
就像我们无法看见自己的计算能力一样,算力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已经如同水、电、燃气一样,走进了平常百姓家,也服务于千行百业。
算力的四大“门派”
按照《中国算力白皮书(2022年)》的定义,算力可以分为四部分: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和边缘算力。可以说,我们只要了解了算力这四大类别,就明白为什么算力总能拥有“热搜体质”,以及为何要大力发展算力了。
01 通用算力:基础中的基础
如果算力有“入门门派”,那一定是通用算力,也被称为“基础算力”。它虽没有 “独门绝技”,但不可或缺,是我们接触最多的算力类型。
它主要依赖于x86、ARM、国产C86等CPU芯片,通常用于基础通用计算,比如我们每天使用的办公软件、浏览的网页、进行的在线交易,通用算力都能hold住。虽然它不直接参与复杂的数据分析或人工智能任务,但却是整个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
根据2024年的统计,通用算力占全国算力总规模的65%,相当于江湖里人数最多的门派,默默撑起了我们生活的“基本盘”。
02 智能算力:AI时代的“最强大脑”
智能算力在算力门派里属于“智囊团”,专门解决“烧脑难题”——尤其是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任务,它的“脑子”转得比谁都快。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算力需求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它并不依赖于CPU,而是主要依赖于GPU、NPU、FPGA、ASIC等“AI专用”芯片,比如训练ChatGPT的芯片,或是让自动驾驶汽车“看路”的芯片,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些芯片就像 “多线程大脑”,能同时处理海量数据,还能根据场景灵活调整策略——你用AI换脸软件做的趣味视频、外卖平台给你推荐 “爱吃的菜”、自动驾驶汽车实时识别红绿灯,全靠智能算力在 “出谋划策”。
2024年统计,智能算力占全国算力的32%,而且还在快速增长——毕竟AI越火,它的“活儿”就越多。
03 超算算力:“科研大佬”闪亮登场
超算算力是算力“门派”中的 “顶尖高手”,虽然在“江湖中”鲜少露面,一旦出手就是解决“国家级难题”,专门负责攻克人类认知边界的“硬核任务”。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李响/摄
超算算力由超级计算机等高性能计算集群提供,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比如我国的“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二号”,这些算力“大佬”就由成千上万颗CPU和GPU组成“异构众核”系统,单节点性能可达E级(百亿亿次)。简单举个例子,若以普通人按计算器速度(1次/秒)计算,超算一秒的运算量,普通人按计算器要算几百年。
超算算力从不 “处理小事”,它要算的是全球气候模拟(预测台风路径)、新药研发(计算分子结构)、核聚变仿真(探索清洁能源)、航空发动机设计(优化 airflow)。总之,超算算力能够处理人类难以想象的复杂计算任务。
虽然它只占全国算力的3%,但每一次“出手”都在推动科技突破。
04 边缘算力:近在咫尺的AI算力
在算力这个大江湖中,边缘算力是个“特殊门派”——它不搞“集中办公”,而是把通用、智能、超算的算力拆解后,送到离数据最近的“现场”,主打“快”和“低延迟”。特别像是自动驾驶等一些需要实时数据分析和决策,任何延迟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的场景,边缘算力就能通过更靠近数据源的位置(如路由器、基站)执行计算,提供高带宽、低延迟、低能耗、高安全的计算服务的能力。
边缘算力的大量计算任务不集中在大型数据中心,而是分布在城市路口、工厂车间、5G 基站里的小型计算节点。比如十字路口的监控摄像头里的芯片、工厂生产线的智能传感器,都能提供边缘算力。这些节点不用把数据传到遥远的云端,直接在本地处理,响应速度能达到“毫秒级”,比眨眼还快。边缘计算应用范围特别广,在智能工厂里,机器手臂实时检测产品质量、发现问题立刻停机,靠的是边缘算力;车联网里,汽车和红绿灯“实时对话”、避免碰撞,也靠的还是边缘算力。除此之外,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无人零售等场景,都会应用边缘算力。
截至2025年7月末,5G基站总数达459.8万个。而这些基站就是边缘算力的“根据地”,让“快速响应”覆盖到城乡每一个角落,有效满足各行业对网络定制化、数据本地化等应用需求。
中国电信算力布局
作为建设网络强国与数字中国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国电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全面落实“东数西算”工程,超前布局了“4+4+31+x+O”的算力基础设施。构建“中心-省-边缘-端”的四级算力体系,能够提供云网深度融合、普惠且泛在的国家云服务,为数字中国建设持续夯实基础。
与此同时,还打造了被誉为“第一科技”的“息壤”智算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智能调度技术整合全国异构算力资源,成功实现跨地域、跨服务商的算力高效调配,为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中国电信发布《智算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报告通过分析2025年全球智算发展新动向,研判智算产业发展新趋势,提出“3+8+24”智算发展潜力区域评估模型,为我国智算产业量质双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未来,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算力的需求持续增长,可以预见算力也将继续演进和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智能、科技更进步。
参考资料:
1、科普中国:《通算、智算、超算……都该怎么算?》;
2、新华社:《算力,究竟是个什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