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 > 通信科普

陕西省邮电发展简史(二)

时间:2020-09-20
来源:《邮电文史》           作者: 陕西省邮电管理局史志办
字体 :

近代电信

1890年,陕西架设第一条电报线路,即由保定经太原、潼关至西安的“商线”。第二年由西安向甘肃兰州架设了“官线”,以后在“官督商办”时期陕西陆续增建了电报线路。1900年8月16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出逃,于9月4日抵达西安。清政府为请示与八国联军议和条款及有关国事,使西安的电报来往频繁。次年,慈禧欲返京城,为便于通信联系,经奏准于1901年5月架设了出潼关经河南河北直达保定的电报线,即“庚乱回銮”电报线。

1921年由官商合股在西安开办了“陕西省会电话局”,有一部小总机,1918年由军方改组为陕西军用电话局后,换装一部300门交换机。长途电话于同年架通西安至潼关、咸阳、三原三条话路,1933年3月西安电报局利用电报线路与潼关、渭南等七地通话。民国时期的环境电话(农村电话)以县为单位,于1933年先由咸阳、长安两线筹款备料自家自用逐步发展起来。

陕西最早由西安电报局兼管全省电报业务,1912年设陕甘电政管理局,1928年2月9日成立“陕西电政管理局”,1944年改名“陕西电信管理局”,1945年1月1日成立“第一区电信管理局”,管辖范围为陕、甘、宁、青、绥远、河南、山西及安徽长江以北地区。一年后管辖范围缩小为陕西、河南两省。近代陕西电信通信发展缓慢,到1949年底全省设电信局42个,有线电报电路仅22条,长话电路68条,长话交换机200门,市话交换机仍停留在1935年2300门的水平上。

陕甘宁边区邮电

1931年前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成立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抗日战争开始,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苏维埃邮局并入中华邮政,同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通讯站,1946年边区通讯站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1949年3月,边区邮政管理局改为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总局,领导范围扩大到晋南、晋西北地区。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边区邮政建立了随军邮局。业务不断扩大,1949年初已有邮政局所90处,邮路长3500公里,并在敌人严密封锁下,仍能和全国各地解放区保持通邮联系,为人民解放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战时期,国民党在西北地区设置第三军邮视察段,总视察林卓午多次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协商,并亲赴延安,达成国共两区正常通邮的协议。1940年5月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赠予林卓午。1981年邮电部发行“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纪念邮票。

边区的电信通信由中央军委三区(通信联络局)领导,局长王诤,政委曾三。三局下面管理若干部电台,每一部电台称作一个分队,负责无线电报通讯。1942年分队电台合并成立两个总台,分别担负传递中央文件、新闻广播及指挥作战、调遣部队等任务,以后两个台合并成立中央无线总台。抗战开始后,边区积极发展电话通信,1937年在延安安装一部10门电话总机,1939年将原来的电话排扩大为电话队,负责沿岸地区中央各机关之间的电话通信,王家坪、杨家岭、抗大、党校和边区政府分别装有20门至100门总机。1939年边区陆续架设长途电话线路,最盛时,以延安为中心到安塞,到延长,经幡龙到绥德,从永坪到瓦较薄,从延安到甘泉、富县都可通电话。边区军委曾设立通讯学校,培养出大批优秀电信技术人才。

返回顶部